雷暴: 不可不防的天氣“殺手”
8月19日凌晨4時起,一場大雷暴突襲榮成,毀損了不少公共網絡信號及居民家用電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昨日下午,全市已有近600個網絡用戶向聯通等公司報損,原因是家中的路由器被雷電擊毀,為近3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然而,為何樓體中有避雷設備,卻不能阻止雷暴擊壞家電?對此,記者采訪了市氣象臺專業人士,為讀者揭開雷暴不為公眾熟知的一面。
高溫天氣催生雷暴
“榮成屬于多雷區。”市氣象臺防雷科科長郭磊告訴記者,從雷達回波的分析圖上看,雷暴一般產生于對流強勁的積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有時還伴有冰雹和龍卷風。對于榮成而言,臨近海洋,對流天氣較多,因此極易引發雷暴現象。
據市氣象臺近10年來的雷暴記錄顯示,榮成的雷暴天氣一般發生在每年的6至9月份,其中,八九兩月的發生頻率最高。2008年前后,榮成曾遭遇過較為頻繁的雷暴天氣,當時不少公共網絡信號和電力設備均被雷電擊毀,給公眾帶來很大損失。
郭磊說,雷暴天氣的發生還與城市熱導效應有關。也就是說,氣溫越高就越容易形成熱能集聚區,最終與高空中的冷空氣在交流的過程中形成強對流天氣,催化雷暴的出現。這就是在8月19日的雷暴天氣中,市區遭遇的雷暴強度明顯強于石島及成山頭區域的原因。
家電多被“地雷”擊壞
19日,黎明小區居民孫女士家的電視機被雷電擊毀。然而,孫女士疑惑的是,小區明明安裝了避雷設備,為啥電視機還會遭雷擊呢?郭磊說,孫女士的電視機不是被天上的雷擊壞的,而是被地上的雷電給擊壞了。
郭磊解釋道,現在的建筑物在建設之初都安裝了避雷設備。之所以會出現電器被雷擊擊毀的原因是因為雷電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直擊雷,就是市民看到天空中出現的叉狀雷電;第二種是感應雷,是市民看不到的,而擊壞市民家用電器的真兇,大多是這種感應雷。
原來,雷暴天氣出現后,高空中的雷云上攜帶的是負電荷的雷電,在移動的過程中,地面有等量電能的正電荷的感應雷與高空雷云相互感應,當高空雷云釋放了雷電后,雷云中的電能缺失,不能與地面的感應雷達到能量守恒,最終引導感應雷順著避雷設備傳遞,最終擊壞了家用電器。
電源線及信號線均傳導雷電
如何避雷、防雷,是雷暴多發區居民應掌握的技能和知識。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避雷、防雷工作要做到真正萬無一失,需要從外部和內部一起防雷。其中,外部防雷就是安裝避雷針,而內部防雷就是安裝避雷器。如果家中的電器非常多,可以聘請有資質的技術人員對電源、電視、電話、網絡線路等安裝相應的避雷器。
“普通家庭一般不會特地找人安裝避雷針和避雷器,因此最有效的應急方法,還是拔掉電源插頭。電器擺放也要遠離墻體、柱子,防止雷電流流過,產生電場和磁場損壞電器。”郭磊說,居民不能將線路架空拉入室內,因為強烈的雷電感應作用可能在這些架空線路上產生很高的雷電電磁脈沖,電磁脈沖沿著線路直接進入會對電器造成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電源外,網線、閉路電視等信號線也會在雷暴天氣中充當雷暴擊壞家電的“幫兇”,因此,在雷雨或雷暴天氣,市民不僅要拔掉電源線,也要將信號線拔掉。
避雷設施難防雷暴 雷雨天氣防雷電
發布時間:2019/5/6 17:45:43 次瀏覽
上一篇: 七八月頻發雷電 防雷檢測不可少